《福建日报》:“农业云131”——数字助力“三农”治理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1-05-19 09:02:36 阅读:159 次
编者按:
由新大陆承建的福建“农业云131”信息工程项目日前成功验收,该项目是在“数字中国”战略大旗的指引下,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即构建一个全省农业大数据资源中心,完善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三个服务系统,建立一个服务福建省“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农业发展水平。作为推进传统农业与信息化技术高度融合的典型案例,《福建日报》对此进行专题报道。新大陆科技集团官微今日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福建日报》4月25日专题报道
福建“农业云131”信息工程
福建“农业云131”信息工程
数字助力“三农”治理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2月25日,中国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福建,“中国扶贫第一村”所在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扶贫理念发源地,交出了亮丽的答卷:2019年,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
砥砺奋进新征程,乘风破浪再扬帆。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开始历史性转移。
在这新老历史使命交汇的时空节点,3月26日,福建“农业云131”信息工程迎来终验会。作为推进传统农业与信息化技术高度融合的典型案例,“农业云131”得到来自各领域专家的一致认可。
他们认为,项目解决了数据决策支撑问题,实现了各系统互联互通与开放共享,打破了各系统的数据壁垒,构建省、市、县一体化的业务体系,有效提升了福建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益。
“农业云131”app为行政监管提供一站式服务
“这套系统称得上是重大民生工程,参照国家农业大数据资源中心,涉及数据量非常庞大,总体建设不错,做得实、做得好、做得精,软件亮点颇多,功能模块到位,处室参与度比较高,针对的痛点和需求也很精准。”刚刚结束终验会,来自终验评审组的专家面对记者的提问,对“农业云131”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评审专家对记者说,往常参加此类会议,都是找问题、挑毛病、提建议比较多,但这次,专家组难得的普遍表示肯定,“由此可见,做这套系统的团队,是用了心的”。
然而,就在短短三年前,福建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在数字时代,却没有数字化的抓手,农业农村工作的治理现代化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为了突破这一困局,近年来,各级农业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热潮过后,留下的多是半拉子工程,落后的局面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
“反思过去,基层农业的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应用需求不断变化,相应的信息系统硬件设备、各种软件和数据需要不断增加。”福建省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叶夏表示,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标准,造成重复建设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僵尸”系统平台比比皆是。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的数字化发展是国家最重视的工作之一,国务院、中央部委及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正是在“数字中国”战略大旗的指引下,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启动福建“农业云131”信息工程项目建设。
面对整体差、起步晚、基础薄、资源分散、标准化程度低等痛点,如何通过“农业云131”信息工程,将我省“三农”问题一“网”打尽,让福建农业农村工作腾“云”驾“数”?回望过去3年,建设团队走过了一段艰难历程。
“农业云131”连续两届亮相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顶层设计扎得实、站得高
庞加满,新大陆科技集团软件工程师,从“敲代码”的it男,到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如数家珍,这段在奋斗中成长的经历让他充满了感慨。
“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就对新大陆技术支撑团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庞加满回忆,从零到有地参与到“农业云131”建设,每一步都是创新,“一套辐射全省农业农村的系统要怎么做,没有先例”。
直面困难,新大陆技术团队仍充满信心。“我们有着大量的行业数字化赋能项目经验。相信以我们的资源和能力,一定能够把项目做好。”同时,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也有其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涵盖业务众多,全省各地区位环境、条件和情况千差万别,往常的工作模式无法复用,必须以“归零心态”重新学习。
为此,新大陆技术团队成员们进行了深入考察和调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来,积累了海量数据,但是数据泾渭分明,摆在技术团队面前的是长期存在的难点和久治不愈的顽疾“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要让数据在治理领域产生价值,就必须让数据联通起来、流动起来。
最大的壁垒在于数据标准格式。“想要数据治理,标准是保障。”面对这一挑战,前后历时3个多月,技术团队成员们直接驻扎在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与省农业农村厅的专家们不断研讨和碰撞,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新大陆为“农业云131”制订的一整套数据标准通过审核,规范了数据自下而上的收集回流机制,也真正为数据共享和数据流动树立起“筛子”。
在此基础上,新大陆技术团队以省农业农村厅总体谋划布局为基础,结合各级涉农单位管理信息化及“三农”实际需求,完成了“农业云131”的顶层规划构建。
一个中心:建设大数据资源中心,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三大应用:以农业生产与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乡村振兴三大服务应用为核心,构建六大“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五级业务、数据的协同贯通;一个平台:构建了省市县统一综合门户,提供一体化平台服务,破解基层人才少、运维服务难、信息共享难等堵点、难点问题。
不走回头路,不做重复建设。“农业云131”信息工程在立项初始就立足于适用、实用、好用,真正发挥让数据贯通上下、对接内外的支撑作用。着力编制涉农信息化资源“一张图”,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建设目标,为各级单位用户、社会公众和企业主体提供易用、好用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农业云131”已试运行将近半年时间,它到底为我省农业农村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
基层的农业农村工作者们最有发言权。
“很难想象,一套系统居然可以覆盖全省,并延伸到市、县各级单位,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做到全程线上化、无纸化。”省农业农村厅效能办的工作人员切实地感受到数字化技术的便捷。过去,农业农村绩效考核有关工作全部是线下填报,包括材料上传、数据的统计、汇总、审核、上报、评议、评价等,得不断地打印、盖章、领导签字……非常繁琐。“仅汇总这一个环节,原来就3个人连续5到7个昼夜加班处理,现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总结、规范输出,汇总的工作由系统实时完成。”
再如年度考评工作,涉及137个单位、10多个分项计算流程环节,靠人工纸笔计算,难免出现偏差。如今,系统实时计算不仅避免人工计算的错误,也增强了数据汇总的科学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系统还兼顾了人性化,具体体现在82个县局的公众测评中。省农业农村厅2019年启动公众测评环节,地市通过无记名纸质问卷完成对45个处室的测评,仅能回收50%的问卷;2020年,绩效管理系统上线后,回收率提升到了94.57%。
效能办工作人员摆出了一组数据,足以证明“农业云131”的神奇功能:截止2021年2月,省农业农村厅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实现10个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82个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厅内45个处室(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工作。累计登记厅本级绩效项目341条,月报2135条,收到厅责任单位对设区市考评840条,厅责任单位对县(市、区)考评5587条,效能办对市、县正向激励考评368条。这一切,全流程在线上进行,由数字化系统自动完成,“节省了纸质材料打印、材料邮寄、人员统计、材料归档、存储等过程,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
动物检疫票证电子化系统则极大方便了百姓,真正实现“一趟不用跑”。系统不仅实时掌握全省的开证数据,而且将养殖场检疫、调运监管、屠宰检疫、检疫处理全流程监管串联,有效规范了基层开证操作业务,规避违规开证的情况。新增屠宰场限时入场、动物运输落地监管功能,监管范围更全面、更规范,确保检疫监管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
“系统内的检疫数据、基础信息全部进行了关联记录,输入证号则自动关联所有相关检疫信息,给检疫审核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方便。”泉港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的张琦介绍说,系统增加了准调证、票证申请发放功能,监管更全面、实时、便捷,有效提高了基层监管工作效率。
对动物检疫员而言,所有检疫业务处理过程基本实现数字化。只要下载一个app,就可以完成业务受理和打证操作。对养殖企业来说,过去检疫申报还得往镇上来回跑,费时又费力,现在通过手机就可快速申报检疫、实时了解办理状态、查看开证情况。
目前,这套动物票证电子化系统日均开具动物检疫证超600张,涉及300万羽/头畜禽动物,开具产品证超15000张,为全省畜禽肉产品的市场供应保驾护航,系统对接国家检疫数据,对调入我省的动物及肉品也实现了全国联网监管。
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步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农业云131”将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的有力抓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力量。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试运行中的“农业云131”,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了一键报贫在线申报系统,根据统一的数据采集接口规范,系统实现与省数据汇聚平台接口对接,打通10个厅局22个数据接口,完成贫困户信息自动核验,实现申报便捷化、数据可视化,加快贫困户的认定进程。为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和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农业云131”以数字化技术给出了答案。
app便捷提交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线索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互联网 督查”平台为例,充分发挥了农业农村部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平台启用后,一改传统热线电话投诉举报问题线索不准、责任单位模糊、回访跟踪困难的问题,简化了过去线下跨厅局处理投诉举报件烦琐、费时的办文流转环节。
老百姓通过平台可以一键提交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线索,随时随地查看办理进度,及时收到办理结果反馈,不用再担心投诉举报问题线索“石沉大海”。无论是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厕所还是村容村貌等问题,平台都将第一时间在线转交相关责任部门办理。通过统一受理、分类转办、限时办结、跟踪督办,做到投诉举报问题线索件件有落实、有反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这仅仅是个开始。
“农业云131”刚刚完成一期建设,下一步将始终遵循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坚持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着力建设农业大数据资源中心,坚持以省厅为中心,实现横向到科研、教学的扩展应用,以市、县为半径,满足纵向到基层的延伸覆盖,持续推广省、市、县农业农村系统一体化平台。
在已构建的智慧农机、智慧乡村、智慧畜牧、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外信息服务、新型农业主体的6大“信息高速公路”基础上,扩展种业、种植业、农村宅基地等板块建设,满足基层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延伸和模块化应用;推动农业农村信息系统和省、市、县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初步实现“慧政利企便民”的目标;促进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和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用数字化驱动福建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农业云131”将为高水平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和全方位推进“三农”高质量发展超越打下坚实基础,努力打造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福建样板”。